第168章
關於被遣返原籍的人能不能出遠門。
這個問題大家都不太懂,隻能問趙明華。
「出門都是有路引的。」趙明華想了想:「春寧要跟我一起去蜀地,我來想辦法。」
就是說,能不能的,全看怎麼操作。
很快,趙明華就告訴春寧,他可以去蜀州了。
「這是你的路引。」
姓名,肖春寧;性別:男;年齡十五歲;籍貫:昌州安南鎮……
信息好像是對的,好像又不對。
「趙哥,我還沒滿十四歲。」
「沒滿十四歲,虛歲不就是十五歲嗎,你呀……」
還是太老實了一些。
「這個路引是沒有任何問題的。」
一半真,一半假。
就算是以後遇上什麼問題被有心人拿出來做文章也能從容面對。
「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,一般來說也沒問題的。」
又不是朝廷通緝要犯,城牆上貼著畫像進城要一一核對。
肖家女眷隻是遣返原籍,三代以內的男丁不能考科舉而已。
也沒說不能種地經商,不管怎麼樣,還是要給一條活路呀。
遣返與流放是不同的。
流放是要服勞役的,是要受管教的,是絕對不能離開的。
趙明華也不懂律法,不知道能不能,他連夜翻了好幾本的大夏律法法典也沒有明確提及。
沒有說不能,也沒有說能,那就是看你怎麼操作了。
上有政策下有對策,趙明華就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。
這樣看來,就合情又合理了。
「以前那些遣返的人有沒有出遠門的先例呢?」
春寧到底年幼為人老實,還是忐忑不安。
「首先一個,目前為止,你們家是我接觸的第一家遣返的人家。」趙明華倒也實誠:「有沒有我不是很清楚。但是,有一點我很明白。」
「什麼?」
「放眼那些世家大族獲罪,被遣返後能東山再起的有幾戶?」
大夏朝也有上百年的歷史了,每一任新帝上位都是踩著皿肉之軀往上爬的。
一朝天子一朝臣,成者王敗者寇,新帝上任必然會清洗一番。砍頭的砍頭,流放的流放,遣返的遣返。
春寧年幼沒有經歷過那種動蕩不安的時期,但是他知道五年前京城馬家因為犯事也是被抄家流放遣返。
馬大人位居從三品被砍了頭,也是十二歲以上的男丁流放漠北,女眷遣返祖籍,那是富庶的江南,這麼多年沒聽說馬家人有什麼動靜。
在肖家出事之前,他聽同窗談起過馬家好像很敗落,馬老夫人死在了回祖籍的路上;馬家嫡子庶子共七人,婦孺有三十七人之多,但是後來死的死,逃的逃,病的病,據說日子過得相當凄慘。
「你想起來了吧?」
看春寧久久沉默不語,臉上的表情越發凝重,趙明華就知道他應該能明白一些道理。
「是,我想起了馬家。」
當下將馬家的情況說了。
「是的,一般的世家大族人多嘴雜,而且後宅內院一直齷齪多,嫡庶之間也是鬥死鬥活。」趙明華感慨道:「她們隻能同甘不能共苦,一旦落難沒有人能站出來挑起大梁,更不會像你們家那麼團結。不用別人動手,她們自己就能將自己作死了。」
「他們的後人沒辦法離開祖籍,不是政策不允許而是沒有那般能力和實力。」
「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,尋常的世家大族的女眷遭了難,這些在溫室中養大的嬌花會感覺天塌了,能活下去她們就得拼盡全力,談什麼發展發達延續?」
「無論在何時,要讓日子過得去必須得有黃白之物,被抄家被流放被遣返都是一貧如洗,能咬牙挺過來的才是真本事。」
越是了解得越多,趙明華對肖家,對肖春暖更是佩服得厲害。
「沒有銀子寸步難行,談何出遠門?」
春寧點頭。
趙哥將這一切扒開了揉爛了給他講解,他就覺得好有道理。
所以,他能跟著趙哥去蜀州,從偏遠的安南村村落到幾百裡路外的蜀地,不是因為別的原因,而是阿姐撐起了肖家的天,給肖家創造了走出安南鎮的條件。
他的阿姐,是那麼的聰慧能幹。
「對了,春寧,你去蜀州幹嘛?是要做什麼營生嗎?」
趙明華算是老奸巨猾,肖家的藥材也好,藥丸藥膏也罷他都悉數全包了。
這小子,不會還背著自己偷偷發財吧。
「大伯母和母親她們說還有幾個月就要出孝了,阿姐的嫁妝該準備上了。」
「對啊,我差點忘記了,你提醒我了。」趙明華一拍腦門:「我得讓我母親也趕緊的準備彩禮了。」
「趙哥,你打輕一點。」
看趙明華拍腦門的動作和力道,春寧忍不住提醒他:「要是你自個兒把自個兒打傻了,這才不要這樣的傻姐夫呢。」
「嗨,不會不會,我又不是豆腐渣做的,打不壞。」趙明華拍了拍春寧的肩膀:「準備一下,三日後出發去蜀州,姐夫帶你去看熱鬧繁華的大都市去。」
「趙哥,你輕點,我要被你拍散架了。」
這人也真是沒個輕重啊,拍得肩膀生疼。
還有,他大約是忘記了,自己就是從熱鬧繁華的京城來的,論熱鬧繁華還有比京城更大更熱鬧的地方嗎?
趙明華也就是一時嘴快,說完後心裡也好笑,自己是把這個小舅子當沒見過世面的鄉下孩子看待了。
「春寧啊,咱是男人,男人就應該力大如牛,氣壯如山,手上要有力,肩膀能扛事,你以後要做營生要走南闖北,最好還能學點本事能防身。」
「你可能會說可以請家丁請護院請保鏢,但是,春寧,我告訴你,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,請再多的人也不如自己有本事,危險往往隻在一瞬間發生,如果單純的靠著誰也救那就是有把命交出去的風險。」
「趙大哥,我能學會嗎?」
春寧很贊同趙明華的話,靠山山倒靠人人跑,靠自己最好。
肖家的男丁流放後他就是家裡最大的男丁,不僅要有自護的能力,還要有護住家人的本事。
「當然能,世上無難事,隻怕有心人。」趙明華道:「你是那麼聰明的一個人,想要學什麼都是輕而易舉的。更何況隻是學防身,又不是讓你學了當武林高手。」
學防身就是一些技巧性的東西。
春寧悄悄的摸了一下自己衣服口袋裡的粉末包,那也是防身的,都不用學,隻需要關鍵的時刻頭腦清醒能準確無誤的撒出去就行,那是阿姐的獨門秘方配置的。
自從上前遇險後,阿姐也給他備了一些。
出門在外,他更要準備得多一些。
「那我跟你學嗎,趙哥?」
「跟我學我可能沒時間教你,正好你這次要去蜀州,我給你尋一個師傅一是保護你,二來也是傳授你一些本事。」
「那要多少銀子?」
師傅肯定都是需要孝敬的。
「不用擔心,不用給他銀子,我和他是好兄弟。」趙明華道:「把他放在你身邊,你家人和我都更放心。」
帶著小舅子出遠門,趙明華責任重大,不說別的,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。
所以,他得做好周全的準備工作是必須的。
春暖知道趙明華為春寧的出行做的各項準備後很是滿意。
這人,真的是就是扮豬吃老虎的。
看似不著調,事實上做事一套一套的很有章法和主張,考慮問題也很周全,很讓人放心。
想著之前趙太太對自己家兒子的各種描述,春暖心裡好笑。
是的,趙太太都未必了解他的兒子有多大的本事和隱藏了多大的潛能。
比如說自己被肖春蘭算計那件事。
是他得到了消息趕來救了自己;也是他不動聲色的為自己報了仇。
在所有人的眼裡,趙家三少爺都是一個紈絝,是會吃喝玩樂的主。趙家人也有這種感慨,不像長子一樣能撐起家業;也不像次子那般勤奮努力立志科舉入仕,老三就是不著調的。
能說到春暖這樣的兒媳婦,就是他目前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兒。
也就是說,趙明華的本事掩飾得很好,連他自己的家人親人都不知道。
但是,他在春暖面前卻是毫無隱瞞的,幾乎同時春暖也能一眼看懂他在想什麼,他在做什麼。
兩人之間有著某種默契一般,甚至能做到心領神會。
這讓春暖對未來的生活也不那麼排斥。
「吃的穿的都準備妥當了嗎?」
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,春寧要出遠門了,徐氏很是不放心,千吩咐萬叮囑。
「母親,您放心吧,我長大了,這些都準備妥當了。」
吃的穿的趙哥說不用他準備,他隻需要照顧好自己就行。
事實上,春寧還帶了家裡的全部家當三百六十八兩銀子。
除了來迴路上的盤纏外,春寧都要將這些銀子給阿姐置辦嫁妝。
嫁妝是女人娘家給她的底氣。
京城大戶人家的閨女出嫁,紅妝十裡是形容詞,但也絕對是半擡起步。
全擡是六十四擡,一般全擡都是皇親國戚家,尋常人半擡三十二台也是吃穿用一應俱全的。
昨夜母親提起阿姐的嫁妝就在抹淚,在心疼那些她收藏了多年最後被抄家的小庫房裡的字畫珠寶。
也說現在的肖家沒辦法給阿姐湊風光的嫁妝,讓他盡量添置經濟實惠的東西。
母親愁的還很多,還有自己的彩禮,還說肖家還有春燕春姝她們,一年又一年的都會有婚嫁了,這又是很大的一筆開銷。
「春寧,記住我的吩咐了嗎?」
「母親您放心吧,兒子會辦好這個差事的。」
許氏也趕著叮囑春寧要準備哪些物件兒,將自己為春玉準備嫁妝的一些必要的經驗傳授予他。
隻有黃氏默默站在一邊,將兩位嫂嫂的話都聽在了耳裡記在了心裡。
她在想,春燕也要及笈了,出了孝,春燕也該談婚論嫁了。
可是,春燕當真的要嫁在這個地方嗎?
肖家,真的隻能在這兒生根發芽了嗎?
春暖這麼能幹嫁的人家是外家,在昌州也排不上號,是四大家之外的一般大戶而已。
那春燕呢,又能談一個什麼樣的婆家?
她很不甘心。
春寧走後,黃氏進了自己的屋子,好半晌才出來。
看到春暖欲言又止。
「三嬸,咱們是一家人,有什麼話您儘管說。」
「暖暖,三嬸聽說你和京城春玉時常有書信往來。」
這不是聽說,這是事實啊,唐六每一次進京都會給自己捎書信,自己也會給春玉帶一些蜀地的特產回去。
三嬸說這話是什麼意思?
「暖暖,我有點想我母親了,我寫了一封家書,就是……」
「三嬸是想將家書捎回京城給黃府嗎?」
黃氏一張臉憋得通紅。
是的,她想送信回黃府。
當年她堅持跟著到蜀地,娘家人是有些意見的。
但也知道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,黃氏如果真選擇了和離還會影響黃府其他未出閣女子的聲譽,犧牲她一個保全其他人是明智的。
但是母親很心疼她,不願意她受苦,還想著要悄悄的辦和離這種事兒。夫君也是同意的。
她卻固執地選擇了遠離京城,母親很傷心,放言隻當沒生她這個女兒。
所以這麼久一直沒有書信往來。
和娘家斷了來往,黃氏常常夜不能寐。
眼看著兒大女成人,不為自己也要為兒女考慮。
所以她鼓足了勇氣寫下了一封家書,但還得找春暖才能送到京城。
「當然可以呀。」春暖笑了笑:「這不是什麼大事兒。三嬸,我們是一家人,有什麼你直接提出來就成。不必見外也不必生分。」
「我就是不想給你增加麻煩。」
黃氏是真的不好意思。
肖家出事,三妯娌的娘家或真心或假意都在避嫌,她們出發蜀地,一個人的娘家都沒有人來送行。
到蜀地後,三妯娌也沒人與娘家有聯繫。
是她最先穩不住,最先提出要寫書信聯繫娘家人。
「這不是什麼麻煩事兒。」春暖笑了笑:「長姐也在信中說過,她與將軍成親的時候,許府、徐府和黃府的當家主母都親自上門恭賀過的。」
言外之意,現在的肖家不需要去巴結這些外家,相反,這些人家現在是想和長姐打好關係。
肖家,在京城註定是一個不會被遺忘的人家!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