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2章 再去護國寺
半個時辰後,一輛規制非凡、裝飾華貴的寬大馬車,在禁衛軍的護衛下,緩緩駛離了巍峨莊嚴的宮牆,向著京郊的護國寺平穩行去。
車廂內,氣氛溫馨和睦,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。
溫梨兒今日穿著一件煙霞色綠柳纏枝紋襦裙,素雅的顏色襯得她肌膚勝雪,氣質溫婉柔美。
她懷中抱著淼淼,小丫頭正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,努力扒著車窗,好奇地向外張望。
晏時敘則抱著天天。
小傢夥溫順地依偎在他懷裡,一隻小手無意識地纏繞著他腰間玉佩上垂下的明黃流蘇。
梟梟則像隻精力旺盛的小猴子,屁股在錦墊上扭來扭去,一會兒扒著父皇的膝蓋,一會兒又湊到母妃身邊,仰著小臉,問題如同連珠炮般一個接一個:
「父皇父皇,護國寺是不是那個有好多好多、好大好大、金光閃閃大佛的地方呀?」
「我們是不是要去謝謝佛祖菩薩,保佑父皇打跑了敵人,平平安安回家?」
「母妃,您上次是不是晚上去過護國寺?」
「……。
溫梨兒看著梟梟興奮雀躍的小模樣,伸手替他理了理有些歪扭的衣襟。
「是啊梟梟,護國寺供奉了很多佛像。我們今日就是專程去還願的,感謝佛祖菩薩慈悲,庇佑你父皇、你舅父舅母、蘇侯爺、羅將軍還有許許多多的將士們都能平安歸來。」
淼淼聽見母妃說話,也轉過頭來,學著母妃的樣子,奶聲奶氣地認真重複:
「佛祖……保佑……平安……安安……」
那稚嫩可愛的模樣,惹得晏時敘也忍俊不禁,低頭親了親她光潔的小臉。
天天依舊安靜地待在父皇懷裡,隻是擡起那雙清澈見底的大眼睛,先是看了看父皇剛毅的側臉,又望了望母妃溫柔的笑靨,最後目光落在嘰嘰喳喳的梟梟身上,小嘴微微抿了抿,依舊沒有出聲。
晏時敘看著車廂內妻兒環繞、笑語晏晏的融融暖意,再回想起一年前離宮時的沉重壓抑,心中百感交集,激蕩難平。
他伸出另一隻大手,緊緊握住了溫梨兒放在膝上的柔荑,捏了捏。
馬車轆轆前行,駛過繁華喧囂的帝都街市,漸漸進入郊野地帶。
遠處山巒疊翠,草木茂盛,鬱鬱蔥蔥。
車駕最終在山腳下平坦開闊處穩穩停下。
晏時敘率先利落地躍下馬車,回身伸出雙手,將溫梨兒抱了下來。
張司成抱著天天,秋影抱著淼淼。
梟梟則被晏時敘一把高高舉起,讓他穩穩騎坐在自己寬闊的肩頭。
「父皇——好高呀!」
視野驟然開闊,梟梟發出一聲歡呼,接著小手緊緊摟住了父皇的脖子。
擡頭望去,九百九十九級青石鋪就的長階如同一條虔誠的心路,蜿蜒向上,彷彿直通天際。
晏時敘一手穩穩扶著肩頭興奮的梟梟,另一隻手緊緊握住溫梨兒的手,沿著古老的石階,一步一步向上攀登。
陽光穿透茂密的枝葉,灑下斑駁跳躍的光影。
山風徐來,帶著山林特有的清新氣息,以及遠處寺廟隱隱飄來的、裊裊檀香。
騎在父皇肩頭的梟梟興奮得手舞足蹈,指著林間倏忽飛過的小鳥嘰嘰喳喳問個不停。
淼淼伏在秋影肩頭,也睜大了眼睛,好奇地打量著四周的綠意盎然。
天天的小臉上一片沉靜,彷彿周遭的一切都無法侵擾他。
一路向上攀登,除了溫梨兒氣息急促,其他人皆是步履沉穩。
晏時敘心疼她,想背她,被溫梨兒堅定地拒絕了。
她的理由還同上次一樣:通往佛前的階梯,唯有自己一步一步、誠心誠意地走上去,方顯虔誠。
當終於踏上最後一級石階,護國寺那厚重古樸、朱漆斑駁的山門赫然出現在眼前。
整座寺廟沐浴在午後溫暖的陽光中,更顯莊嚴肅穆。
與一年前深夜造訪時的幽寂神秘截然不同,此刻寺門大開,香客往來不絕,梵音裊裊,檀香陣陣,充滿了祥和的人間煙火氣。
一個小沙彌正拿著掃帚,在門前專註而輕緩地灑掃著落葉。
溫梨兒一眼認出,正是那夜為他們開門引路的小師傅。
小沙彌也看到了他們,尤其是目光觸及溫梨兒時,眼中閃過一絲瞭然與恭敬。
他連忙放下掃帚,雙手合十,快步迎上前來。
「阿彌陀佛。貴客駕臨,方丈大師已在禪房相候,請隨小僧來。」
晏時敘與溫梨兒對視一眼,均在對方眼中看到一絲瞭然與感慨——
虛無大師又一次預知了他們的到來,這著實有些神奇。
一家人隨著小沙彌,穿過香煙繚繞、梵唄聲聲的幾重巍峨殿宇。
巨大的金身佛像寶相莊嚴,慈悲地俯視著芸芸眾生。
騎在父皇肩頭的梟梟也不由自主地安靜下來,好奇又帶著幾分敬畏地打量著那些巨大的佛像和色彩斑斕的壁畫。
再次來到那間位於寺院深處、簡樸清幽的禪房外。
小沙彌輕輕叩響了門扉:「師父,貴客已到。」
「請進。」
禪房門開啟,虛無大師盤坐於蒲團之上,鬚眉皆白,面容清癯,眼神依舊清澈明亮,帶著洞悉一切的悲憫智慧。
他的目光緩緩掃過晏時敘、溫梨兒,以及他們帶來的三個孩子。
最後在安靜的天天身上停留了兩瞬,臉上露出一絲極淡的笑意。
那笑容,別有一番深意。
「老衲參見陛下,參見娘娘。」虛無大師微微頷首緻意。
晏時敘和溫梨兒連忙雙手合十還禮,態度恭敬。
「大師不必多禮。」
晏時敘正色道:「朕與梨兒今日攜孩子前來,是為叩謝佛祖及大師當日護佑之恩。幸得佛祖慈悲,大師援手,朕與將士才能平安歸來,家國轉危為安。特來還願,以表誠心。」
「阿彌陀佛,善哉善哉。」
虛無大師雙手合十:「陛下與娘娘心誠,佛祖自當庇佑。親眷平安歸來,社稷轉危為安,此乃蒼生之福,亦是陛下仁德感召,娘娘至誠動天之功。老衲不敢居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