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7章 清理門戶
「造化……垂憐……」
晏時敘咀嚼著這四個字,眼神晦暗不明。
他握著皇祖母的手緊了緊,最終緩緩鬆開,帶著一種沉甸甸的無力感。
「梨兒。」他轉向一直沉默守候在旁、憂色重重的溫梨兒。
看著她蒼白疲憊的面容和眼底深深的憂慮,聲音不自覺地柔和下來。
「你懷著身子,不宜久待此地,更不宜憂思過重。」
「你先回鳳梨宮歇息。昭昭那邊,也需要你。」
溫梨兒張了張嘴,想說皇祖母未醒,她如何能安心離去,想說自己還能撐住,想留在這裡守著。
但對上他眼中的關切,以及那深藏眼底的脆弱與沉重……
她終究將話咽了回去,隻是輕輕點頭。
「臣妾遵旨。陛下也要保重龍體,切莫……熬壞了。」
晏時敘微微頷首,隨即又拉住她的手,低聲快速交代。
「如今風雨將至,為策萬全。除太子需在東宮坐鎮外,即刻起,昭昭、暮暮、淼淼全部搬回鳳梨宮,與你同住。」
溫梨兒自然明白現在事態嚴峻。
她緊緊握住他的手,點頭。
「好,我這就安排。」
她轉向侍立一旁的秦嬤嬤,吩咐道:「嬤嬤,你即刻帶人去將暮暮和淼淼都接到鳳梨宮,收拾好東西暖閣。」
「是,娘娘,老奴這就去辦!」秦嬤嬤神色凝重,匆匆領命而去。
溫梨兒最後深深看了一眼榻上那蒼老得令人心碎的身影。
在花斬和秋影的攙扶下,帶著滿腹沉甸甸的憂思,退出了慈寧宮。
晏時敘揮手,將所有太醫、宮人也暫時屏退至外殿候命。
偌大的殿宇內,終於隻剩下晏時敘一人。
他緩緩踱步至窗邊,推開一條縫隙。
夜風瞬間湧入,吹得燭火瘋狂搖曳,明滅不定,也吹散了些許殿內濃重得化不開的藥味。
他望向窗外沉沉如墨、無邊無際的夜空,目光銳利如鷹隼。
彷彿要穿透這濃重的黑暗,洞悉那隱藏在重重帷幕之後、將冰冷毒手伸向他至親骨肉的魑魅魍魎。
「傳旨。」
他沒有回頭,對著死寂的空氣道:「讓張司成立刻來見朕。」
半刻鐘後。
殿門無聲開啟,一道玄色身影快步而入,來人正是張司成。
他單膝跪地,抱拳行禮:「臣叩見陛下!」
「張司成。」
「臣在!」
「即刻傳朕密旨。」
「挑選一批最精銳的影衛,給朕盯死太平公主府。一隻蒼蠅飛進去,也要給朕查清公母!再給朕暗中搜查密室、暗道、夾層、地窖、佛龕暗格……任何可能藏污納垢、傳遞消息的地方,一處都不許放過!府中所有人員,無論主僕親信,全部納入監視網,尤其留意是否有生面孔、行蹤詭秘、或與外界異常接觸者。有任何蛛絲馬跡,即刻來報!」
「另,大皇子那邊,秘密加派人手,護衛他們的安危。所有接近他們之人,無論身份,嚴加盤查。」
「再有,鳳梨宮影衛防護,即刻重新調整。所有明哨、暗樁、巡邏路線、輪值時間,全部變更加密。增派兩倍人手,形成內外三重防護,尤其注意宮牆四角、門窗暗隙、假山石洞、地道入口等易被忽略之處。所有影衛,以皇後娘娘與幾位皇子公主之安危為最高使命!若有半分差池,提頭來見!」
張司成肅然領命:「臣,謹遵聖諭!萬死不辭!」
他的身影融入夜色,迅速退入殿外的黑暗之中。
內殿之中,除了榻上無聲無息的太皇太後,再次隻剩下晏時敘一人。
他緩緩踱步至床邊,輕輕嘆息道:「皇祖母,您醒來吧。」
他話落,躺在床榻上的老人,竟然真的緩緩睜開了眼睛。
她看著孫兒疲憊的面容,滿臉心疼。
「敘兒,辛苦你了。」
晏時敘搖頭,他從水盆中擰乾一方濕帕,仔細為她擦拭手掌。
「孫兒不辛苦,隻苦了皇祖母這麼大年紀,還要為國事、為家事操勞。」
太皇太後卻突然問:「敘兒已經知道了?」
她沒問知道什麼,可晏時敘卻點了點頭。
「嗯。」
太皇太後閉了閉眼,痛心疾首。
「孽障!家門不幸啊!」
晏時敘看著她眼中的失望和悲痛,寬慰道:「皇祖母,這些事就交給孫兒來處理。您隻需安養,看著這大晏江山穩固,看著昭昭他們長大成人,看著孫兒……替您清理門戶。」
「清理門戶……」
太皇太後咀嚼著這四個字,蒼老的臉上滑下兩行渾濁的淚。
沉默在殿內蔓延,隻有燭火偶爾爆出輕微的噼啪聲。
良久,太皇太後疲憊地嘆了口氣,那嘆息彷彿耗盡了畢生的力氣。
她反手握住了晏時敘的手,那枯瘦的手指冰涼,卻傳遞著一種沉甸甸的託付:
「敘兒……哀家已經不中用。這大晏的江山,隻能靠你了,行事萬萬要小心。」
晏時敘重重點頭,手中的力道堅定而溫暖,像是傳遞著無聲的承諾。
祖孫二人,一卧一坐,在搖曳的燭光與濃重的葯香中,各自承擔著無邊的沉重。
窗外,夜色如墨,危機四伏。
而慈寧宮這方寸之地,一場無聲的風暴,已在祖孫間這深沉的默契與託付中,悄然醞釀成型。
……
翌日清早,朝堂之上。
監國的臨王代為宣讀了陛下的一道旨意:
——
「西虞和親使團一路入京,沿途州府需以『最高規格』接待,彰顯我大晏氣度。」
「然,所有使團人員,無論尊卑,必須登記造冊,嚴查身份來歷,詳錄體貌特徵!」
「抵京後,安置於四方館,非朕親詔,任何人不得擅出!」
「其隨行護衛,人數嚴限三百之數,所有兵刃、弓弩,即刻入庫封存,四方館內外防務,由護國大將軍羅雲梡全面接管!」
「至於和親公主……」
「待其安頓後,著宗人府安排,未成婚的皇室宗親子弟,任其挑選。」
——
眾大臣面面相覷。
人家和親,明顯是奔著陛下來的啊,怎可能甘願嫁給宗親子弟。
但想到之前那個叫柳晴的悲催婢女,文武百官哪裡還敢開口。
其實,如若西虞公主不入宮,皇室宗親這邊,確實也有兩位很合適的人選,那便是剛行弱冠之禮不久的的梁王和琅郡王。
結果這兩人跑的比兔子還快,要說沒有提前從武王口中得了些風聲,他們打死都不信。
見著臨王正等著他們表態,文武大臣肅然領命。
「臣等遵旨!」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