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7章 京城風波
方南枝沒忍住笑出了聲。
方銅卻一臉認真。
「那咋了?我就一個閨女,女婿就得慎重的挑。」
見他這樣,錢鳳萍就在心底嘆氣。
感覺閨女以後成親得受點兒坎坷,看銅子這樣,不遇到個天上地下絕無僅有的女婿,肯定是不會鬆口了。
秦彥開口:「爹說的對。」
得,又多了一隻攔路虎。
一家人說說笑笑回去了。
遠在京城的太子——清衍莫名其妙打了個噴嚏。
伺候他的小太監嚇了一跳:「殿下,您可是身體不適,要不要請太醫?」
前段時間,蒙毅將軍班師回朝,太子就正式回東宮,不再繼續休養。
隻是回來半個月,就病了三場。
每次他病了,皇帝就焦心不已,不免對伺候的下人大發雷霆,伺候太子的人都被換好幾批了。
小太監就是新換上來的,生怕幹不好差事,被責罰。
「無礙。」清衍語氣平淡。
「對了,針線房把衣裳送來了嗎?」
「回殿下,早上就送來了,奴才已經安排人清洗、熨燙、熏香了。」
小太監低著頭,畢恭畢敬道。
「嗯,你退下吧。」
清衍吩咐。
「是。」小太監倒著走了一段,到門口就遇到了清閔。
「見過世子。」
「嗯。」
清閔大步流星進去,也沒人攔著,都知道郡王世子是太子心腹之一。
「見過太子殿下!」
「免禮。」清衍坐在書桌旁,手中翻看著幾份摺子,是父皇派人送來的。
這幾份摺子,全是為寧王世子求情的。
上次,皇帝任命黃將軍、寧王世子等人去邊關,隻是個虛招。
從方銀送來的部分證據來看,皇帝早就懷疑黃將軍通敵了。
最後黃將軍被抓,全家入獄,沒多久,黃家直系全都被處斬,三族被判了流放。
跟著跑了一趟的寧王世子,本來是將功贖罪的,結果一點功勞都沒有立。
而方銀還意外找出來被寧王世子藏起來的一批軍資,在裡面發現了火藥!
土雷。
沒錯,方銀審問過寧王世子的手下,知道了土雷的用法,還親自實驗了。
他直接上報朝廷了。
於是,寧王府私造軍火、隱瞞不報的事情,就在朝堂上公開了。
太子出面,認為寧王府有不軌之心,要求嚴懲。
皇帝對這件事也不太高興。
寧王親自進宮一趟,解釋,他對此事完全不知情,逆子實在太過分,讓皇兄按照律法來處置。
他這樣的態度,倒是讓皇帝不好強硬了。
事實上,這批土雷,寧王當然是知情的。
寧王府在蘇晴雅出的主意下,不僅琢磨出土雷,還有炸彈,甚至連火炮都已經在研究中。
但他們一直保密,一點風聲都沒洩露,到底揣著什麼心思,隻有他們父子倆知道。
這次寧王世子之所以帶著土雷上路,他想的可不僅是去戰場上功過相抵。
更多的是想用這批物資,徹底平了小南蠻。
到時候在功績滿滿的回京,看那些人還有什麼話說。
萬萬沒想到,剛到邊關就遇到方銀這麼個蠻不講理的,直接把他當黃將軍的同夥,一起給抓了。
而太子的人,一直在暗中盯著他。
趁著他被關起來,和外面的人失聯的時候,順利的找到了那批被他藏起來的土雷。
然後,暗衛用信物見到了方銀。
太子和方銀就這麼合作了一把,直接把寧王世子弄進了大坑裡。
不過,太子也沒想到,寧王這麼有魄力,事發後,居然把事情全推到了兒子的身上,狠心又果決。
這樣一來,私造軍火這事,寧王可進可退,甚至說被逆子牽連,也是可以的。
寧王世子一下成了主謀,押送回京後,就住在大理寺監牢。
他認下了這條罪名。
對外的說法是,他手上確實養了些奇人,這土雷,也是他們最近才造出來的。
他之所以沒有立刻上報,是有私心。
上次安排京城乞丐的事情,他沒有做好,辜負了陛下的信任。
這次就立功心切,想用土雷在邊關立功,到時候再上報朝廷。
這番說辭也算有理有據。
但太子就是要壓著他。
他很強勢,要求寧王府把製造土雷的能人異士交出來。
寧王很配合,真交出來兩個人。
太子直接把人收了,說他們是人證,要嚴加審問。
隻是才審問了兩天,太子對外說這倆人技藝不足,怕是沒有太多才能。
這話的潛台詞,就是寧王府依舊沒有把核心的人員交出來。
一個王府,總藏著這樣的人,肯定是別有用心呀。
於是,太子從皇帝那兒請了一道旨意,派人把寧王府團團圍了起來。
到現在已經圍困了十多天了。
寧王每天上書一封,為自己辯解。
什麼對皇兄忠心耿耿,太子與本王有些誤會。
當然太子是君,本王是臣,就算有誤會,本王也沒有怨言。隻是想當面見見太子,也見見那兩個工匠,對峙一二,或許就是他們挑撥離間。
皇帝壓著摺子,不回復。
太子還想派人直接進寧王府搜查一番,皇帝也不同意。
他似乎是在太子和寧王之間左右搖擺,拿不定主意。
搞得朝臣們每天上朝都膽戰心驚的。
一方面他們覺得太子太霸道。
之前養病才低調了一段時間,一回來就讓寧王世子蹲大獄,寧王也被禁足。
另一方面,有人猜測太子是感覺儲君之位受到了威脅,想要用寧王世子立威。
而皇帝是真心寵愛寧王世子,同時也是對太子寄予厚望,所以才搖擺不定。
這番鬥法,最後還不知道怎麼收場呢。
還有人將主意想到了太後那裡。
太後可是寧王的親生母親,總該為王爺出面求求情吧。
結果太後沒有,如以前的幾十年表現出來那樣,總是在親生兒子和皇帝之間,選擇皇帝。
她去找皇帝,說的卻是太子年歲大了,也該選太子妃的事,並且向皇帝推薦了娘家侄女。
這操作讓朝臣們驚呆了,太後是要強勢支持太子嗎?
隻有官位更高一些的大人們,和皇帝父子倆,才能體會到更深一層的意思。